藻膽蛋白是源自微藻和藍**的光合作用光捕獲蛋白家族。這些蛋白質具有共價連接的線性四吡咯基團,稱為藻膽素,其在捕獲光能中起關鍵作用。在微藻和藍**中,由這些藻膽素吸收的能量通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(FRET)有效地轉移到葉綠素色素用于光合作用反應。
與化學合成熒光染料相比,藻膽蛋白由于其相對高的熒光量子產(chǎn)率和消光系數(shù)而發(fā)出強烈的熒光信號。因為它們的熒光不被生物分子猝滅,所以藻膽蛋白可以在許多應用中用作有價值的熒光標簽。與生物分子(例如**球蛋白,蛋白A或鏈霉抗生物素蛋白)綴合的藻膽蛋白已經(jīng)在流式細胞術,熒光激活細胞分選(FACS),組織化學,成像和有限程度的活性氧物種檢測中取得了巨大成功。兩種主要類型的藻膽蛋白是市售的藻紅蛋白(PE)和別藻藍蛋白(APC)。
藻紅蛋白(PE)
PE(Cat#2558)顯示出強烈明亮的黃橙色熒光,消光系數(shù)(ε)為1,960,000cm -1 M -1 ,量子產(chǎn)率(Φ)為0.84。相比于Cy3的®?(目錄號141) ,它具有150000 cm的消光系數(shù)(ε)-1中號-1 和0.24的量子產(chǎn)率(Φ),PE是顯著亮。其吸收光譜,其特征在于三個吸收帶,在565nm處顯示出主吸收峰,在496nm和545nm處具有兩個次級峰。次生峰的相對突出性在來自不同物種的PE之間顯著不同。
藻紅蛋白有兩種形式。從RhodophytaI分離的R-藻紅蛋白(R-PE)和從Bangiales分離的B-藻紅蛋白(B-PE)。B-PE和R-PE均由三種類型的亞基組成:α(~20,000道爾頓),β(~20,000道爾頓)和γ(~30,000道爾頓)。雖然它們具有相似的亞基結構,但它們的亞基的發(fā)色團含量不同導致其吸收峰的相對強度的差異。
圖1. R-PE和B-PE的吸光度和發(fā)射光譜的比較
表 1.R-PE和B-PE的光譜性質
屬性
|
R-PE
|
B-PE
|
共同的亞基
|
(αβ)6個 γ
|
(αβ)6個 γ
|
MW
|
240000
|
240000
|
吸收*大
|
565納米
|
545nm處
|
額外的吸收峰值
|
498納米
|
563nm
|
排放量*大
|
573納米
|
572nm
|
消光系數(shù)(ε)
|
1.96×10 6 M -1 cm -1
|
2.41 x 10 6 M -1 cm -1
|
量子產(chǎn)率(QY)
|
0.84
|
0.98
|
亮度(ε×QY)
|
1.65 x 10 6 M -1 cm -1
|
2.36×10 6 M -1 cm -1
|
產(chǎn)品規(guī)格
|
A566 /A280≥5.0
|
A545 /A280≥5.5
|
A566 / A498 <1.5
|
A620 /A546≤0.01
|
A620 / A566 <0.01
|
|
別藻藍蛋白(APC)
APC(Cat#2554)呈現(xiàn)明亮的遠紅色熒光,消光系數(shù)為700,000cm -1 M -1 ,量子產(chǎn)率(Φ)為0.68。相比于Cy5的®?(目錄號151) ,其具有的消光系數(shù)(ε=250000厘米-1中號-1)和Cy5的量子產(chǎn)率(Φ= 0.20)®,APC是顯著小市民。它具有在652nm處的主要吸收*大值,在625nm處具有次要*大值。APC在662nm處具有*大熒光發(fā)射,其處于可見光譜的紅**域。
圖2. APC的激發(fā)和發(fā)射光譜
表 2.APC的光譜性質
屬性
|
APC
|
共同的亞基
|
(αβ)3
|
MW
|
105000
|
吸收*大
|
651nm
|
排放量*大
|
662nm
|
消光系數(shù)(ε)
|
7.3×10 5 M -1 cm -1
|
量子產(chǎn)率(QY)
|
0.68
|
亮度(ε×QY)
|
4.9×10 5 M -1 cm -1
|
產(chǎn)品規(guī)格
|
A650 /A620≥1.25
|
A650 /A280≥4.5
|
交聯(lián)率≥1.0
|
百螢生物是AAT Bioquest的中國代理商,為您提供*前沿、*新的AAT 產(chǎn)品及資訊。